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Board logo

标题: 中国古代史 [打印本页]

作者: lsjyx    时间: 2017-7-25 07:47     标题: 中国古代史

研究、阐述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史阶段的进程及其规律的历史学科。中国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史学科研究内容的时间跨度,是从距今以前170万年左右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研究课题涉及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下述6个方面: (1)基本阶级和主要矛盾,包括中国历史上阶级的产生,奴隶主同奴隶的关系,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关系。(2)社会经济,包括中国古代生产力水平与演进,生产关系的状况与演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3)政治制度,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国家制度、行政组织机构、体制。(4)民族关系,特别是50多个民族逐渐融合,走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过程。( 5 )对外关系,特别是在对外关系中由主动地位演变为被动地位、最后遭到侵略、奴役的历史过程。(6)文化,包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科学、技术、文学思想等方面的成就与人物。中国古代史的分期,既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前提,也是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自本世纪20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大辩论开始,已有半个多世纪了。这个问题包括3个方面:( 1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划分,多数学者认为应断在夏初。( 2 )关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划分,学术界众说纷纭,主要有以范文澜为代表的西周封建说,以李亚农为代表的春秋封建说,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战国封建说,以金景芳为代表的秦统一后封建说,以侯外庐为代表的秦汉之际封建说,以周谷城为代表的东汉封建说,以尚钺为代表的魏晋封建说,等等。( 3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分期,有 “二分法” 、“三分法” 、“四分法” 三种观点。“二分法” 以唐代中叶为界标,把中国封建社会分成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三分法” 一般将中国封建社会分成战国到西汉前期、西汉后期到明中叶、明下叶到1840年三个阶段。“四分法” 认为,战国、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辽、宋、夏、金、元是民族进一步融合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
中国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史的通史研究,由来已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史学家章太炎、梁启超等人最早倡导对中国古代史进行通史性研究。20世纪初,陈庆年著《中国历史》 (6册)和梁启超著《中国四千年开化史》等论著是最早的通史性著作。但第一本中国通史是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夏曾佑的《中国通史》。到40年代,开始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较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中国通史,如1942年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翦伯赞著《中国史纲》 (1946年由生活书店、重庆呼大出版公司出版)。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 前,中国通史研究空前繁荣。这一时期,中国古代史研究主要侧重5个方面的问题(俗称 “五朵金花” ),即: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农民战争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民族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史的这些领域得到了较为深入研究,也取得了成果; 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比较狭窄。尽管如此,这一时期,有几十种中国古代史的通史性著作,主要如: 范文澜编著的《中国通史简编》 (第一、二编),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 (全书共6册),相继问世。80年代初,我国古代史研究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古代史研究的范围空前广阔。除了上述 “五朵金花”外,学术界还深入讨论了下述问题: (1)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问题; (2)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问题; (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问题; (5)中华民族文化长期延续而无中断现象的原因; (6)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主义; 等等。这一时期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例如,刘泽华等编写的《中国古代史》 (上下册),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此外,还出版了大批论文集,如周谷城的《史学论文选集》、吴晗的《史学论著选集》、何兹全的 《读史集》,创办了 《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全国性杂志。
史学界除了对中国古代史进行通史性研究外,还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按朝代分成一些特定时期予以研究,形成了中国古代史学科中的若干断代史。到目前为止,比较成熟的断代史学科有下述一些:
( 1 )先秦史。又称 “上古史” ,其研究对象是元谋猿人时期到秦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先秦史有两个显著特点: 包括的时间最长; 文字资料极其贫乏,必须借助田野考古、古史传说、古文字学、古人类学等学科的材料与研究成果。先秦史研究的重点是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商、周二代,其主要课题有: ①中国国家的起源,学术界有大汶口文化晚期、尧舜时期、夏代、商代和西周5种观点;②先秦国家的政体,包括先秦国家政体的发展阶段和西周春秋的政体性质两个问题; ③先秦农村公社问题,包括先秦是否存在农村公社,起源于何时等问题。建国前,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等老一辈史学家就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研究先秦史。建国后,新一代史学工作者进一步推动了先秦史的研究。在甲骨文金文发掘方面,编辑出版了《甲骨文合集》、《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及考释》、《殷周金文集录》、《殷周金文集成》,等等;在考古方面,发现了小屯殷墟、武官村大墓、妇好墓、矢国遗址、曾侯乙编钟等。在社会经济的研究方面,自郭沫若发表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之后,史学界就先秦社会性质、经济情况、典章制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近年来,随着新史料的发掘,先秦史繁荣起来。1982年9月成立了中国先秦史学会。先秦史研究已经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诸领域,而且开辟了一些新领域,如楚文化研究、齐鲁古国史研究、吴越文化研究等。
( 2 )秦汉史。研究对象是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后220年魏文帝曹丕代汉为止的历史。研究的主要课题有: ①秦汉社会的性质; ②秦汉社会经济史,包括秦汉土地所有制,租税兵徭役征发的种类与数量,租佃关系的程度,等;③秦汉阶级关系与阶级斗争史研究; 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问题;此外还有秦汉农民起义、历史人物的评价等。郭沫若对秦汉史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他提出了秦汉封建说,推动了史学界关于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他认真研究并重新评价了秦始皇、桑弘羊、曹操等历史人物; 并在秦汉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获得了重大成就,例如校订、整理《管子》 、《盐铁论》等。建国以来,秦汉史研究取得了诸多方面的成果。在中外关系方面,出版了林干的《匈奴史》、安作璋的《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等书; 在法制研究方面,出版了高敏的《云梦秦简初探》; 在官制研究方面,出版了安作璋等著《秦汉官制史稿》等。秦汉时代的遗址,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甘肃、新疆等地都有发现。居延汉简和睡虎地秦简的发现,堪称秦汉考古的巨大收获。此外,秦始皇兵马俑、西汉军阵俑、丝绸、汉代女尸的发现,均为秦汉史研究提供大量史料。1983年,国内成立了秦汉史研究会,多次举行有关秦汉史的学术活动,出版了《秦汉研究论丛》等刊物。
(3)魏晋南北朝史。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对象是自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到隋朝统一前期间的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这一时期的特点之一是民族关系极其复杂; ③在社会经济史方面,主要是研究屯田制、均田制和赋役制等; ④在军事史方面,主要研究这一时期战争的性质,尤以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的讨论为重点; ⑤在思想文化方面,侧重讨论在这一时期先秦诸子学说的“复苏” ,以及两汉经学一统天下的沉闷局面的打破; 等。建国以前,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就获得了进展。例如,1947年开明书店出版了吕思勉的《两晋南北朝史》,对这一时期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国以后,何兹全著《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魏晋南北朝史》、韩国磐著《魏晋南北朝史纲》等有关这一时期的著作相继问世。成立了魏晋南北朝史学会。
(4)隋唐五代史。研究对象是自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公元960年后周灭亡为止的历史。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隋末、唐末农民起义,特别是它们的历史作用的评价; ②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隋唐五代时期社会经济史研究; ④隋唐五代时代的人物评价; 等。建国以前,老一辈史学家对隋唐五代史进行了系统研究。194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蓝文征著《隋唐五代史》一书,集中体现了建国前史学界对隋唐五代史研究的成果。陈寅恪提出的 “关中本体” 论、“党派分野” 论、“种族文化” 论在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建国以来,隋唐五代史研究获得了发展,表现在: ①利用敦煌、吐鲁番文书进行的研究取得成就; ②研究领域扩展了,已从政治制度、阶级斗争,拓展到典章制度、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以及各少数民族; ③出版了许多成果,如扬志玖的 《隋唐五代史纲要》、吕思勉的 《隋唐五代史》、陶懋炳的 《五代史略》,等等。
( 5 )宋辽金西夏史。研究对象是自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到1227年西夏灭亡为止的历史。宋、辽、金、西夏这四个朝代在公元1000年到1200年左右期间在空间上基本上是并存的。其中以两宋历史最长,相应地,史学界对宋史的研究较成熟一些。有关宋史的资料极其丰富,宋史所需研究的课题也非常广泛。在经济史方面,主要是宋代的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经济重心之向南转移、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等。在政治史方面,主要是王安石、岳飞等重要人物的研究、民族关系及民族斗争。在思想文化史方面,主要是宋明理学、科学技术的研究。建国以来,宋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1980年,成立了全国宋史学会。1980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 “自宋至1900年中国社会经济中美学术讨论会”。1985年5月,北京大学等联合主办了建国以来首届 “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长期以来被人视为畏途的宋史整体研究,近年来也成果颇丰,出版了一批专著,例如朱瑞熙的 《宋代社会研究》、周保珠等主编的 《简明宋史》等。长期以来,辽、金、西夏史是各断代史中较为薄弱的环节,近年来,对这几个朝代的研究有所加强,出版了不少有关这几个朝代的专著,如张博泉的 《金史简编》,钟侃等著的 《西夏简史》,吴天墀的 《西夏史稿》。1982年,成立了中国辽金史研究会。
( 6 )元史。研究对象是1260年忽必烈即位到1368年元朝灭亡为止的历史。元朝历史不长,但具有明显特点,即世界性和多民族性。我国元史研究起步很早,清代的几个皇帝从加强统治出发,很重视辽、金、元史研究。乾嘉时,著名学者钱大昕运用考据学研究元史。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学者为了驳斥外来侵略者的侵略依据,对元史以及有关边疆史地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魏源的 《元史新编》、屠寄撰 《蒙兀儿史记》等成果。建国以后,元史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表现在: 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了元代历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其中成绩最显著的是关于蒙古社会制度的探讨; ②开拓了研究新领域,包括社会经济、宗教、政治、军事、法律、文化、民族等各方面; ③在史籍整理和翻译方面,完成了一些重大工程,例如《元史》校点,《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等波斯文著作的翻译。成立了中国元史研究会。198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韩儒林的《元朝史》 (上、下册),填补了元代史空白。由于元史本身具有世界性,元史研究也具有世界性。目前,国外已形成一门与元史相关的学科,即蒙元史,研究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到元朝灭亡这一时期共160多年的历史。蒙元史分为两个阶段: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到忽必烈建立元朝称蒙古史; 忽必烈建立元到元朝灭亡称元史。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7)明史。研究对象是1368年明朝建立到1644年灭亡止的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经济方面主要是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流民问题、货币制度问题; 在政治制度方面,主要是明代中央集权的膨胀,宦官干政等; 对外贸易方面,主要是嘉靖间的“倭寇” 问题; 在阶级斗争方面,主要是明末农民起义的研究; 在思想文化方面,主要是对东林党的研究,对耶苏会士在华活动的研究; 在人物方面,主要是对朱元璋、李自成等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从本世纪起,我国史学界侧重研究了明代的思想、经济及农民战争。吴晗对明史研究作出了杰出贡献:①对明史一系列史实,例如对胡惟庸党案进行了严肃的考证; ②运用明史作武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之腐朽; ③写作了《朱元璋传》,具有高度学术价值。近年来,明史研究更加繁荣。198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与南开大学历史系等联合举办了 “明代经济史讨论会” 。1985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国明史学术讨论会,邀请美、日、联邦德国等7国学者参加,专门讨论了明代土地制度,张居正、朱元璋的评价问题,等。
( 8 )清史。研究对象是自1644年清世祖入关建立清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历史。1644年以前,东北地区满族兴起、发展、建立地方政权,这属于清朝开国史或清前期史。鸦片战争以后的清史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围。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均呈现出不同于以前各朝的特点,对我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均产生了重大影响。清史研究,一直受到中外史学界的重视。研究的内容主要是: ①鸦片战争前清史的分期问题; ②社会经济史方面,主要是清初经济政策、赋役改革、农业经济关系等; ③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是中俄关系史、闭关政策问题,等; ④秘密结社问题; ⑤文化学术方面,主要是乾嘉学派的研究和评价问题。清朝灭亡以后,学术界对清朝的研究就开始了。第一部不采用旧史体例的清代史,是汪荣宝等主编的 《清史讲义》 (191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年,刘大年发表《论康熙》一文,不仅引起人们对清朝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热烈讨论,而且打开了如何评价清朝统治者的大门。70年代末以来,对中俄关系、会党、民族、边疆开发、资本主义萌芽、中外贸易、华侨、人口、人物评价等许多专题展开了研讨。1982年9月,召开了首届全国清史讨论会,出版了《清史研究通讯》 (季刊)、《清史论丛》。东北、京津、东南等一些院校成立了清史研究室(所)。出版了 《清史研究论文索引》。1986年7月,召开了 “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外学者共140余人参加。
港台地区学术界很重视中国古代史的研究,通史方面的专著有黄大受的 《中国史纲要》,蔡慕陶的《中国通史》等。断代史方面,各断代史都有专著出版。
国外史学界也很重视中国古代史。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原因,对中国古代史最重视的首推日本,其次是苏、美、英、法、联邦德国等。从研究的领域看,各国侧重于不同的朝代,例如,苏联侧重于元朝、清朝的研究,日本侧重于唐朝及其以后各个朝代。国外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成果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以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为例,在信守中国古代(奴隶制)、中世(封建制)、近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的单线发展模式的学者中,日本东京学派提出北宋后中世说,京都学派提出北宋后近世说,还有主张明末清初才转入封建制的。还有不同意单线模式的,如苏联的伊柳舍契金主张,中国没有经过奴隶社会阶段。此外,国外研究中国古代史的许多方法是富有启发性的。这些方法包括: 多学科综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地域研究和个案研究法,等等。
字数:6312

参考文献





知识来源:张光忠 主编.社会科学学科辞典.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第1012-1019页.




欢迎光临 历史教与学网 (http://lsjyx.joinbbs.net/)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