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陆九渊(1139~1193)

中国宋代思想家。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属江
西)人。因曾在江西贵溪象山讲学,所以学者称他为象山先
生。曾任靖安、崇安等县主簿,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陆九
渊治学途径,与其兄陆九韶、陆九龄有共同的倾向,人称三
陆,但以陆九渊影响最大。他的心学在宋明理学中一直与以
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相抗衡。

    图片

    陆九渊以心即理为其思想核心。所谓心即理,就是把自
然的普遍规律与封建纲常伦理合而为一,认为是人所固有的
先验意识。他说:“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所以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就人而言,人
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们虽然可能有不同意见,但
人的先验的道德意识没有差异。陆九渊认为“理”的普遍必
然性必须通过人“心”来证明,人心之理是宇宙之理最完满
的体现。“心”是陆九渊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他的哲学以
“发现本心”为宗旨。陆九渊从“心即理”出发,在认识问
题上提出了反省内求的“简易”、“直捷”的方法,他认为,
“理”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明理”用不着探求外物,甚至
连读书也是多余的。所以他不赞成朱熹“即物穷理”的方法,
认为那样太烦琐,陷于支离。陆九渊认为读书只是印证“此
心之良,人所固有”,“六经皆我注脚”。如果忘记了这个
根本,读书无益而有害。陆九渊在伦理思想上也与程朱学派
不同,他用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论证封建纲常的合理性。
在他看来,心即性,即理,“本心”即是仁义礼智之心,是
善,是人心之理和宇宙之理。“吾之本心”是道德认识的源
泉,而道德修养的目的就是唤醒个人心里原有的先验的封建
道德观念,即“先立乎其大者”。他认为,修养的方法就是
向内用力,切己自反,剥落物欲,改过迁善。
    陆九渊心学唯心主义,经过其弟子杨简等人的发展,到
了明代又由王守仁进一步阐释、发展,成为封建末期影响甚
大的社会思潮(见陆王学派)。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
否定古代经典的绝对权威,因而在客观上对冲破理学的思想
禁锢,起了某些促进作用,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论学书
札、讲学语录和诗文,在他死后由其子陆持之编为《象山先
生全集》,共34卷。现有中华书局点校本《陆九渊集》。

中国大百科全书

陆九龄      1132—1180

南宋理学家。抚州金溪 (今属江西)人。字子寿,学者称复斋先生。与兄九 韶、弟九渊并称“三陆”。学问渊粹,隐居不仕,讲 学梭山,因号梭山居士。(《宋元学案》)时秦桧当国, 程氏学不行,九龄独尊之。以学者学黄老而不事礼 法,慨然归家,讲习学问。悉通阴阳、星历、五行、 卜筮之说。入太学,举为学录。乾道五年(1169)始 进士。曾组织家乡“义社”,率门生习武,防止湖南 茶民起义军入境。后任兴国教授。九龄为人,和顺不 违物,简直不徇人,广览博咨,深观默养。凡治体之 升降,旧章之损益,前辈闻人之律度轨辙,悉深熟之。 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学者号“二陆”,晚 年与张栻通信论学。黄东发评价他说:“象山(陆九 渊) 以自己之精神为主宰,复斋就天赋之形色为躬 行,皆以讲不传之学为己任”(《宋元学案·梭山复 斋学案》)。尝与朱熹等论学鹅湖,以诗论学作《鹅湖 示同志诗》云:“孩童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留情传注翻榛 塞,著意精微转陆沈。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 于今”(同上)。认为“知爱”的善良本心是先天的, 故于孩童时为“本心”,于成人后则为“知钦”即礼 义,于万古则为圣人发明,世代相传不变。这种善良 本心就是古圣相传的道统,并且是一切事物的起源、 基础和出发点。他主张实践,即在现实生活实践中贯 彻儒家的伦理道德,知天命,保本心。他认为:“离 形色而言性,离视听言动而言仁,非知性者” (同 上)。认为仁、性都体现在现实的形体和实践活动中, 而 “治人必先治己,自治莫大于治气” (同上), “气”也就是组成人自身的物质元素及主观心理。他 辨释佛、老之学,认为“释氏一超直入之谈,往往弃 日用而论心,遗伦理而语道”,“此又将堕于无底之壑 矣”(同上),断言:“有终日谈虚空悟性命而不知践 履之实,欣然自以为有得而卒归于无所用,此惑于异 端者也”(同上)。他提倡道,应该“身体心验,使吾 身心与圣贤之言相应,择其最切己者,勤而行之” (同上)。为了不失“本心”,他要求人们杜绝利欲之 心。他说: “人生之迷,千种万类,不可名状,而大 要皆是利欲”(同上),人们只有去利欲、知天命,才 可保其本心。他讥讽朱熹学问支离,不屑于笺注训 诂。他说:“声气容色,应对进退,乃致知力行之原, 不若是而从事于笺注训诂之间,言语议论之末,无乃 于古之学者异欤”。(同上)陆九龄及其兄弟,对于心 学体系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因而在理学发展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全祖望评论说:“三陆之学,梭山 (陆九韶)启之,复斋昌之,象山成之”,又认为陆氏 兄弟“倚天壁立,足以振起人之志气,其功亦不可 没” (同上)。著有《复斋集》等。


作者:李志强

知识来源:冯克正,傅庆升 主编.诸子百家大辞典.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第160页.

TOP

陆九韶 生卒年不详


南宋学者。字子美,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学问渊粹,与弟陆九龄、陆九渊并称“三陆”。在乡隐居不仕,与学者讲学于梭山(在今江西金溪北),因号梭山居士。其治学以“切于日用”(即封建伦理实践)为要义,曾与朱熹辩论,反对在宇宙本原的“太极”之上还有一个更高本原的“天极”之说,并认定《太极图经》非周敦颐所作。又严于克己,善于治家,昼之言行,夜必书之;其家十世聚居,他以年长为家长,持家法甚为严肃,遣子弟分任家事,有过则责之,并以训戒子弟之辞为韵语,供家人谒祖先祠时诵读。其学说与弟九龄、九渊之说被人并称为“三陆子之学”。著作有《梭山日记》、《梭山文集》、《州郡图》、《家制》等。传附《宋史》卷四三四《陆九龄传》。

知识来源:史仲文,胡晓林 主编;武金铭,刘士文,王文治 本卷主编.中华文化人物辞海•文化人物.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第275页.

TOP

陆九韶         
南宋哲学家。字子美。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学问渊粹,隐居不仕。与弟九龄、九渊并称:“三陆子之学”。与学者讲学于梭山,因号梭山居士。其学讲究实际,“昼之言行,夜必书之”。反对朱熹的“无极”之说。认定《太极图说》非周敦颐所作。有《梭山日记》、《梭山文集》。... 字数:130  - 来源:中国历史人物辞典

TOP

返回列表
欢迎访问历史教与学网!联系电话:15553131030 QQ:58280564 Email:wangbo0539@163.com 联系人:王博